沙特與中國合作的附加條件

沙特與中國間的合作愈來愈深入,面對西方國家的競爭,雙方利益如何平衡?中國科技公司又如何取得市場份額呢?

供需市場

為擺脫對石油的依賴,實現經濟多元化,沙特正在全球領域尋求可以合作的科技公司,以幫其產業升級。與此同時,在中國的科技公司也正面對,經濟復蘇疲弱,政策風險不斷的窘境,於是這些公司開始聞風而動,轉向中東尋求投資和新的收入來源。

阿里巴巴與商湯過去三年與沙特阿拉伯,達成數億美元的交易,而他們亦需要在沙特當地建立合資企業。有包括基金經理、科技企業家與相關顧問在內的五名業内人士都表示,目前沙特投資者,對於資金交易的要求愈趨嚴格。中資公司在接受資金的同時,亦必須提供相應的技術扶持,沙特希望藉此機會,培養自己的當地人才。

  • 人工智能公司商湯,正參與沙特超大城市項目「新未來城」(Neom)的建設。
  • 專注自動駕駛的公司小馬智行(pony.ai) 已從Neom投資基金融資1億美元。根據協議,該公司將在當地建立區域研發和製造總部。
  • 阿里雲曾在2022年通過與「沙特電訊集團」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,進入沙特市場。
  • 後者也和華為在5G項目上合作。

沙特的策略與幾十年前中國地方政府,對待外國公司的態度如出一轍,通過附加條款,以保護他們的投資獲得更多技術支持。幾位來自中國的投資者表示,在籌集新的風險基金時,沙特要求必須有30%的資金用於當地,這些措施明顯比10年前嚴格的多。

同業競爭

當然,雄厚的資金也吸引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公司來尋求融資機會,所以沙特有機會在「矽谷」與「深圳」之間挑選。

1. 內容審查

有人工智能企業家表示,美國公司或對與沙特合作持審慎態度,因為在合作過程中很可能要符合沙特方面的政治要求,即開發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時,需具備審查功能,以刪除任何對王儲穆罕默德不利的言論,並擔心相關合作受到譴責。

而與來自中國的公司合作,顯然就不會產生這方面的隱憂。

去年底,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就與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、深圳大數據研究院合作、推出了以阿拉伯語為重點的語言模型AceGPT。

2. 知識產權

中國企業家表示,與同樣湧入中東的西方競爭對手相比,他們在贏得合同和投資方面可能還有另一個優勢:願意交出寶貴的知識產權。

中國企業對知識產權轉讓的態度通常比歐美企業更為開放,歐美在這方面的政策非常嚴格。

地緣政治風險

然後,沙特同樣需要承受在這些條件下所帶來的風險,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。因為與中國研究人員的合作,可能會導致美國限制出口先進晶片,及其他先進技術。

分享至社交網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