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中競爭延續 生物科技領域受壓

中美角力,由2018年中美貿易戰延續至今,除科技、金融領域外,生物科技行業亦受波及。周五港股醫藥板塊在「藥明系」的帶動下一瀉千里。市場消息指,美國「生物安全法」成今次事件最大成因。近期,在港股走勢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股市,背道而馳的大環境下,人人都是驚弓之鳥,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大量沽逃。

何為「生物安全法」?

美國眾議院成立的中美戰略競爭委員會提出一項新法案,建議禁止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醫療服務供應商,使用外國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設備及服務等,更點名藥明康德、華大基因及其子公司華大智造,以確保外國生物科技公司無法獲得美國公帑。

該委員會指控藥明康德及華大基因等,受中國軍方高額補貼,並透過搶佔美國生物市場,收集美國市民的基因數據,以及其他敏感性藥物相關資料,以用於中國軍方研究,甚至開發針對美國人的生化武器,形容情況與以前華為一樣。

文件又指,藥明康德是解放軍附屬公司,更曾多次資助中國軍方活動,而同系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曾是解放軍醫藥科技教授之一。不過,陳智勝回應內媒時澄清,他未曾在任何軍方機構任職,又認為通過相關法案需時數年,且通過的機會極微。

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事後派定心丸,表示法案目前只是提議,到變成法律是極小概率的事,且要幾年時間。而針對「陳智勝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兼職教授」的指控,陳亦反駁,與中國軍方無任何關聯。

「藥明系」美洲市場份額

藥明康德中期報告顯示,截至去年6月底止半年,來自北美的收入達123.7億人幣,佔期內總收入65.6%;藥明生物同期收入為84.9億元人幣,北美佔當中46.3%,反映美洲地區為兩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。

分享至社交網絡: